研讨会简介:
在本次研讨会中,章老师先从自然光、人工照明切入,然后通过不同的案例,巧妙地分析了照明设计方面的技巧和问题。
章海骢简介:
1965年复旦大学光学专业毕业,四十年来活跃在中国照明的前沿领域。曾任中国照明学会灯具专业委员会主任,现任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、上海市照明学会理事长。熟悉照明基础理论和照明设计,长期从事灯具产品的设计研究和测量。
问答精选 - 第八期:没有最好只有更好——照明设计趣谈
- Q: 你推荐哪些室内生产企业,比较值得信赖的?
- A: 最好不要说是推荐某个企业,关键是能达到一个指标。只要是符合条件,灯具控制眩光好,都可以用。在这里不好说具体哪个企业,很多外资、合资企业,广东省内不少企业现在都能达到这种要求。
- Q: [poor] 江老师。请问您觉得现在城市亮化存在哪些问题?除了经常见到的光污染啊,照搬照抄、盲目模仿,只抓节日,忽视平日夜景照明,城市亮化工程忽视白天景观和安全等,还有什么问题吗?[doubt][doubt][doubt][doubt][bye]
- A: 其实城市亮化是没必要的事情。这也许是个问题。
- Q: 个人觉得,对于现在年轻一辈而言,很难理解何为中国传统的色彩文化,就算在理解的基础上,经过不同人的理解和再创作,往往会偏离了原来的方向,在这样的前提下,如何去向年轻一辈推广这个色相文化,让中国传统色彩正确、不偏移的传承下去?
- A: 这涉及到三个问题:第一,作为设计师应该有比较扎实的关于色彩构成的知识;第二,要具备中国传统色彩应用的经验,这主要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阅读;第三,要通过学习增强在意念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。
- Q: 江老师,您好,我个人认为,在中国,基本上所有建筑所接收的光只要是能被光打亮了,或者在建筑表面做出某些动态的效果,很少让我有种感觉到,这个建筑的设计就是为某种光而存在的,融为一体的。我想请问,什么样的建筑和光才能叫真正的融合呢?
- A: 光与影本身就是建筑中的重要构成因素。我们感知建筑其实也是在感知光。我理解你的意思是说人工光与建筑的关系?如果纯粹只是用光装饰一栋建筑,只要美观和适宜就可以了,如果是做建筑的功能用光,那要考虑人的舒适性和适应性。
- Q: 光具有能量。电光源辐射出的光分有可见光和不可见光。在实际的光与色的运用中,不可见光在一定的空间中,会不会形成“不可见光雾”。如果能形成“不可见光雾”,其对空间的负面影响是什么??谢谢袁老师的指导。。
- A: 人的可見光範圍在380nm~780nm間 而不可見光的霧區乃紫色光譜280nm~380nm之間以及紅光譜780nm~880nm稱為霧區 此光源對人眼睛的傷害是最可怕的 除了夜店或特殊場合以外不見議使用(就如同驗鈔筆是原紫外線驗鈔可以但不適合直視)
更多信息
中国照明网 还举行了以下研讨会:
更多信息